洛阳城建吧 关注:14,640贴子:659,056
  • 13回复贴,共1

何以中国,定帝德,国雒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昨晚在单位里值班,本来打算看《唐宋八大家》最期待的苏轼的,顺道看了看记录片《何以中国》,讲的是择中。还是放下了苏子瞻,看看择中这一篇。因为预感就要讲二里头。作为年度GJ文物局深度参与的两部高质量纪录片,《寻古中国》的学术性太强,远远没有《何以中国》的文学性高。但无论如何,这是目前最权威的两部作品,代表了G方和学界的主流看法。当然,民间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纭,就像华山论鉴里的国宝帮一样,人们只愿意相信他愿意相信的。故宫一件我一件,不代表主流意见。


IP属地:河南1楼2024-01-06 19:23回复
    写了发不出来,算了


    IP属地:河南6楼2024-01-06 19:26
    回复
      昨晚在单位里值班,本来打算看《唐宋八大家》最期待的苏轼的,顺道看了看记录片《何以中国》,讲的是择中。还是放下了苏子瞻,看看择中这一篇。因为预感就要讲二里头。作为年度GJ文物局深度参与的两部高质量纪录片,《寻古中国》的学术性太强,远远没有《何以中国》的文学性高。但无论如何,这是目前最权威的两部作品,代表了G方和学界的主流看法。当然,民间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纭,就像华山论鉴里的国宝帮一样,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认识,但不代表主流学界。


      IP属地:河南16楼2024-03-06 14:27
      回复
        曾经发不出去,果然还是要氪金


        IP属地:河南17楼2024-03-06 14:27
        回复
          在《寻古中国》中,二里头是五谷首次齐聚之地(稻谷记),玉龙牙璋东亚辐射之地(玉石记),何以为中的天下之中(河洛记),赫赫天下的第一王都(寻夏记)。而昨天的《何以中国》择中篇章中,二里头更是完成了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蝶变,开启了以铜礼器为核心,zz权力与伦理秩序合一的夏商周三代文明。
          二里头赫赫夏都,偃师商城威严肃穆,洛阳西周、王城宅兹中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西汉太史公这样的认知,说明在2000多年前不是无中生有。洛阳的历史地位,是二里头奠定的,是西亳城奠定的。否则也就不会有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而洛阳周朝八百年的历史,奠定了大汉选都时,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之问。


          IP属地:河南18楼2024-03-06 14:29
          回复
            娄敬说“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务以德致人,不欲依阻险,令後世骄奢以虐民也。”
            刘老三得天下有一个好处,听劝。知道自己得位不稳,将来天下有变尚可有险阻可依。关键周朝都洛阳,可是要求后世都要行德政,如果没有仁德,诸侯就要群起而攻之。自己儿孙是不是那块料,难说。


            IP属地:河南19楼2024-03-06 14:29
            回复
              一篇旧文,能发出来了。


              IP属地:河南20楼2024-03-06 14:30
              回复
                何以为雒,教化四方
                周虽然起自西岐,但是周公旦在洛阳宅兹中国。东周五百年,又是周天子所在。有书以来,洛阳就是天子的居所,见证周朝八百年的江山。
                话说回来,汉武之后,儒家公羊学说为大一统提供了意识形态的支撑,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汉武追求的是强势的集权,军国大事总揽一人,外儒内法,无限制从民间压榨财富,为我所用,儒家只是装饰。董仲舒多次提过天人感应,垂拱而治。最终也就逼得武帝下一下罪己诏吧。
                自武帝以后,儒家公羊学派和汉室之间矛盾爆发,盐铁之议后,仅仅废除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最终引爆了公羊学派禅让制的大旗,要求汉室让贤。此后终西汉一朝,始终就有大汉天命已尽,需要让贤的思潮。此后虽有霍光执行武帝遗志,力挽狂澜,可惜自己也是外戚。后来汉哀帝甚至欲让贤给董贤,可惜董贤手段孱弱,被外戚王室反攻倒算。


                IP属地:河南21楼2024-03-06 14:30
                回复
                  话再说回来,武帝拼命压榨百姓,虽然完成了北击匈奴,掌控西域。但四处出击,穷兵赎武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国家应对危机的承受力被极大降低。虽有霍光力挽狂澜,但自汉元帝后,天灾不断,在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加持下,最终断了西汉的气数,被表演艺术家王莽禅让。
                  王莽信奉儒家,要恢复到孔子声称的“礼崩乐坏”前的礼制时代。王莽传记载,“昔周二后受命,固有东都、西都之居。予之受命,盖亦如之,其以洛阳为新室东都,常安为新室西都。邦畿连休,各有采任。州从《禹贡》为九,爵从周氏有五。诸侯之员千有八百,附城之数办如之,以有功。”
                  是时,长安民闻莽欲都雏阳,不肯治室宅,或颇彻之,莽日:“玄龙石文日‘定帝德,国雒阳’。符命营明,敢不钦奉!以始建国八年,岁缠星纪,在雒阳之都。其谨缮修常安之都,勿令坏败。敢有犯者,辄以名闻,请其罪。”
                  在王莽的定位里,把自己比作周朝的周公,以德行奠定天下,国家必须定都洛阳。可惜后面道德模范不一定是治国能手,盲目复古,金融系统崩溃、外交政策夷狄之辩,最后就是天下大乱,玄汉、东汉更替。


                  IP属地:河南22楼2024-03-06 14:31
                  回复
                    东汉能定都洛阳,并不是一时兴起。纵观西汉一朝,从初期的“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到“岂与周室比隆载”的迁都长安。再到汉武大帝为了中央集权,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再到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国家处于崩溃的边缘,危机应对能力大大降低。自元帝后,天灾不断,百姓民不聊生。最终在天人感应下,禅让给外戚王莽。王莽再以德行重新建都洛阳,只可惜还未成行,昆阳大战后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西汉一朝从德行不足离开洛阳为开始,终于新莽立德回归洛阳未成崩塌也是个轮回。
                    只是应了那句话,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IP属地:河南23楼2024-03-06 14:31
                    回复
                      一点后话,自己所思所考。
                      两汉其实是一体的,如果要划分,秦朝是一个节点、秦朝到两汉以至于三国是一个节点。要看懂后半段历史,就要看到前半段历史。在战国时代,生产力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不满足贵族统治,各国开始了变法。秦国由于建国最晚,原有统治阶层力量低下,吸收了商鞅的变法思想,变法最彻底,顺应时代潮流,理应得到这个时代最大的奖赏。但过犹不及,原有的贵族思想仍旧根深蒂固,大泽乡标志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人民觉醒。西汉建国后吸取教训,前期郡国与郡县并存,直至汉武帝彻底完成大一统。但统一后也是犯了嬴政的错误,不爱惜民力,为西汉灭亡埋下了种子。
                      有一部纪录片叫《从秦始皇到汉武帝》讲述的就是中y集Q建立的过程。无论好坏,中华民族选择了这条路。这叫农业文明,区别于欧洲的商业文明。


                      IP属地:河南24楼2024-03-06 14:40
                      回复
                        汉武帝后思想学说的争辩,与儒家的恩恩怨怨,现实国情的翻天覆地,民不聊生。最终让西汉推出了王莽这样一个儒家巨子。儒家从哪里来的,从周文明来的,周文明形成重要时段,也是民间教育最发达的阶段,不是西周是东周,是春秋,所以洛阳的地位和儒家相关,是东周时代造就的。当然昔三代之居,是地理环境造就的。北方的红山,东部大汶口、良渚、南边的屈家岭,西边的庙底沟-仰韶最后混杂出来了这么一个二里头。


                        IP属地:河南25楼2024-03-06 14:46
                        回复
                          今明两年应该是洛阳的汉魏年,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三国魏蜀吴的故事讲过太多遍,欣慰的看到南北朝、五代这些小众历史,逐渐在登上动漫,影视剧。火凤燎原、三十六骑、不良人都很精彩,历史深挖下会越来越精彩,越是乱世,越是精彩,越是有故事,越是值得后来人借鉴。至少,魏晋南北朝,读读渤海小吏的文章,真精彩


                          IP属地:河南26楼2024-03-06 14:51
                          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4-03-06 19: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