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吧 关注:123,217贴子:816,543

扬州十日的疑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历史上扬州曾经遭受过几次严重破坏,如在九世纪晚期,高骈、毕师铎、孙儒等割据军阀在扬州数次攻围杀戮,导致“城中遗民才数百家”。经过这次大破坏后,过了一两百年的北宋中期,扬州还未恢复至隋朝及唐朝时期的盛况,然而扬州在明清战争中被破坏后不到十年就已经恢复了繁荣,已“非他处比”。再过三十年,扬州的繁盛已超过了明代。
《扬州十日记》记载清兵屠城五天后放胀,“米数千石,转瞬一空”,可见刀下遗民的人数还相当的多;
以两万僧人作最大的估计,要焚化一具尸体,大概需要一百斤木材,八十万积尸就需要八千万斤木材,这两万僧人要筹集这么多的木材,还要很快将之焚化,几乎是难以想像的事。
亦有学者指出,像《扬州十日记》这样的著作,与严肃的史学著述并不相同:“它是文学,文学以形象性和艺术性为特征,文学是允许夸张的,清末诗人吴嘉纪在他的《李家娘》里对扬州大屠杀作了更加淋漓尽致的夸张:‘城中山白死人骨,城中水赤死人血杀人一百四十万,新城旧城内有几人活?妻方对镜,夫已堕首。腥刀入鞘,红颜随走。西家女,东家妇。如花李家娘,亦落强梁手。’我们若因此得出扬州大屠杀杀人一百四十万人的结论,那就是贻笑史家了。《扬州十日记》不是正史,也不是有史可考的历史人物记载下来的,作者只是封建社会一个名不见传的小文人,尽管它所记事实是客观的,真实的,可靠的,从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扬州大屠杀之惨烈。……《扬州十日记》所记载的史实是极具历史价值的,但不能用其数据作为孤证,在史学界广泛引用,左右清史的研究。”[15]
选自维基百科,扬州十日的词条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1-14 18:50回复
    多铎屠扬州,历史明确记载,扬州至今还有史可法衣冠冢。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1-14 18:51
    收起回复
      需要有足够的旁证,不然这些数据不具备说服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1-14 18:51
      收起回复
        南京有木有说服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1-14 18:52
        回复(46)
          要怎么洗?暑杀30、20、10万人?还是根本是“编造”出来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1-14 19:01
          回复
            得舟三百余,围七曰,克之,sha明大学士史可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1-14 19:13
            收起回复
              首先Lz阿,先是史可法抵抗入侵,清军损失很大~然后多铎下令屠城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1-14 19:23
              回复
                惟扬可鉴是谁说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1-14 19:32
                回复
                  《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多铎)
                  昨大兵至维扬,城内官员军民撄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将祸福谆谆晓谕。迟延数日,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为俘。是岂予之本怀,盖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


                  IP属地:山东10楼2018-01-14 20:05
                  回复
                    《乙酉扬州守城纪略》至是城破,豫王下令屠之,凡七日乃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4-04 01:40
                    回复
                      戆头特多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4-05-11 14:08
                      回复
                        扬州十日的说法主要出自几百年后在岛国无意发现的一本书叫扬州十日,这本书本身就是孤证,而且本身自相矛盾漏洞百出,再一个王秀楚这个人都是个迷。所以史学界并不采用,但是我个人偏向于有一定规模的杀戮。在古代这种事太多了太常见了,任何改朝换贷都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所以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4-05-11 16:12
                        收起回复
                          古代大军屠城时,老百姓人数远多于屠城士兵,为什么他们不反抗?
                          你以为的屠城,是破城后不分男女老幼,一通乱砍乱杀,其实不然!
                          80多万人在“扬州十日”屠杀悲剧中被屠杀。当时清军只有8万人,扬州有100多万人。清军入城后,见人就杀人。100多万人会等死吗?
                          狗急的时候会跳墙,被迫死在水平垂直的绝望中。肯定会有人带头反抗。如果一个人拿着菜刀,8万清军即使勉强控制局面,也会死伤重重,绝不可能完成80多万人的屠杀!
                          大军屠城的套路是什么?
                          第一步通知:城市里的人,交出你们中间的明朝狗官,我们只惩罚第一个邪恶。所以官员和将军都被杀了。
                          第二步通知:所有明军当兵的人都会站出来,不要给你的村民带来麻烦。所以所有当兵打仗的人都被杀了。
                          第三步通知:我军驻扎在城外,需要征民夫出城工作,14岁以上50岁以下的男子必须参加!于是一群年轻人被赶到没人的地方处决。
                          第四步通知:亲爱的人们,我们的军队需要你做饭和洗衣服。因此,一大群年轻女性在被虐待后被集中拘留和杀害。
                          第五步没有通知:前四批人处理完了,只剩下一堆老人小孩了。全杀了,一个不留!
                          每一步都让剩下的人觉得有希望,把别人推出去是安全的。但我没想到这是屠夫利用人性的陷阱!
                          没有组织核心,交出官员和将领;
                          将当兵交出,消除反抗的骨干力量;
                          交出青壮年,消灭高危人群的抵抗;
                          交出年轻女性,扼杀抵抗的最终可能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4-06-02 01: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