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吐槽吧 关注:12,209贴子:118,690

【吐槽】从常识来扒“历史天后”桐华《大漠谣》的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此贴为转帖,仅从历史、地理、生物、人情等常识来扒。让咱们大家一起来看看桐华的幼儿园脑袋及非人类水准,不定期更新,此贴集合了各位网友的智慧,逐条扒皮,扒完为止。


1楼2016-03-14 20:21回复
    留一楼备用说明


    2楼2016-03-14 20:22
    回复
      胡杨林的叶子黄了三次。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随着狼群,从漠北流浪到漠南,又从漠南回到漠北。
      -------------------------------------------
      1.显然,桐凉不知道在汉代,胡杨不叫胡杨,叫胡桐,以下文字来自汉书: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扞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辅国侯、却胡侯、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一人,译长二人。西北去都护治所千七百八十五里,至山国千三百六十五里,西北至车师千八百九十里。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国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它(骆驼)。能作兵,与婼羌同。
      2.狼群则是有领地的,在大漠南北自由游荡的狼群,记住,是狼群,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的,这个问题的证据大家可以看《动物世界》,就不用到处去找证据。


      3楼2016-03-14 20:25
      回复
        篝火旁,我和狼兄一坐一卧,他已酣睡-----------------------------又来一句,显然,桐凉明显不知道,狼不是狗,狼是怕火的,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尽在《动物世界》。


        4楼2016-03-14 20:25
        收起回复
          他强迫我学他直立行走,强迫我学他说话,还非要我叫他“阿爹”-------------------------------------很遗憾,汉人从来没有“阿爹”这个称呼,不仅汉人没有,匈奴人也没有。
          汉人呼父亲为阿翁,汉书有以下记载:汉王曰:“吾与若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汝翁。必欲亨(烹)乃翁。
          咱们到了《梁书》中才看到了关于爹的记载:民为之歌曰:“始兴王,民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
          匈奴人是怎么称呼父亲的呢?根据何震亚先生的考证,匈奴人称父亲为阿爸,母亲为唉起,所以这个阿爹不知道是从哪里钻出来的。


          6楼2016-03-14 20:28
          回复
            我不甘心地又跳起给了它一脚,它尾巴一甩,扭身瞪着我。我忽然明白事情有点不妙,找错出气对象了。应该欺软不欺硬,这头牛是块石头,我才是那个蛋
            -------------------------------------------这个世界上有去欺负牛的人吗?就算有,你好歹也有七八岁了吧,怎么就这智力?


            7楼2016-03-14 20:30
            回复
              阿爹抱着我避开几步,笑赞道:“常闻人赞王爷是匈奴中的第一勇士,果然名不虚传。”
              -----------------------------------------汉朝有爷字?无论是《史记》《汉书》,还是《后汉书》《三国志》都找不到一个爷字,汉人也好,匈奴人也好,对王的标准称呼是:大王,敬称为:足下。


              8楼2016-03-14 20:31
              收起回复
                我百忙之中还是抽空瞪了他一眼,他微怔一下,摇头笑起来,对阿爹道:“太傅既然有事缠身,本王就先行一步。”
                --------------------------------------匈奴人中没有太傅这个官职!匈奴的官职是: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自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其大臣皆世官。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而左右贤王、左右谷蠡最大国,左右骨都侯辅政。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都尉、当户、且渠之属。这此可是《汉书》的原文!难道桐凉连照抄都不会么?


                9楼2016-03-14 20:33
                回复
                  你不开心吗?王妃不好看吗?听於单说是大将军的独女,好多人都想娶她呢!如果不是於单年龄小,单于肯定想让她嫁给於单。--------------------------前面咱们可是引用了《汉书》的原文的,匈奴并无大将军这个官职。


                  11楼2016-03-14 20:35
                  回复
                    伊稚斜不答反问:“往东南走有什么?”
                    我皱着眉头想了会,“会遇到牛羊,然后有山,有草原,还有沙漠戈壁,再继续走就能回到汉朝,阿爹的故乡,听说那里非常美。”
                    ------------------------------------------根据汉朝的地图,匈奴往东南走是鲜卑,是乌桓,是朝鲜,是大海,狼女想跳海?


                    12楼2016-03-14 20:36
                    回复
                      此处附赠汉朝时期地图一张


                      13楼2016-03-14 20:38
                      回复
                        某吧友吐槽:狼人无法健康存活的原因是肠道益生菌群习惯了兽类食物,无法消化人类的食物,所以会生病,即使回到人类社会中,也会早死。


                        14楼2016-03-14 20:39
                        回复
                          我点点头,他嘴角微翘,笑意有些冷,“我们的草原湖泊山川也很美。”我赞同地点头,大声道:“我们的鄢支山最美,我们的祁连山最富饶。”
                          --------------------------------------------------------------------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无论是鄢支山还是祁连山,都是匈奴人从大月氏人那里夺来的。
                          这是单于写给汉文帝的国书原文:单于遗汉书曰:“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前时皇帝言和亲事,称书意合欢。汉边吏侵侮右贤王,右贤王不请,听后义卢侯难支等计,与汉吏相恨,绝二主之约,离昆弟之亲。皇帝让书再至,发使以书报,不来,汉使不至。汉以其故不和,邻国不附。今以少吏之败约,故罚右贤王,使至西方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力强。以灭夷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为一家。“
                          以抢来的土地为傲,这得是什么不要脸的人才有这么厚的脸皮啊!


                          15楼2016-03-14 20:40
                          收起回复
                            可恨生晚了许多年,竟只能看着他向西一点点逼近,汉朝的疆域逐渐扩大。一个卫青已经让我们很头疼,如果将来再出几个大将,以现在汉朝皇帝的脾性和胃口,我们只怕迟早要为我们的鄢支山和祁连山而战
                            ----------------------------------------------匈奴在大汉的北方,汉人反击匈奴,怎么会向西逼近,难道没有一点方位概念?而且匈奴人要记住,鄢支山和祁连山本来也不是匈奴故地,你们有什么资格为抢来的土地叫苦?大月氏人还没叫呢!


                            16楼2016-03-14 20:41
                            收起回复
                              伊稚斜的王妃梳好头后,侧头笑问伊稚斜:“王爷,这个发髻是跟阏氏新学,我梳得可好?”
                              正在看书的伊稚斜抬头没有表情地看着王妃的发髻
                              ------------------------------------------------伊稚斜的王妃?伊稚斜在看书?王妃的发髻?这些文字怎么越看越别扭?
                              伊稚斜是左谷蠡王啊,左谷蠡王的妻子叫阏氏,不叫王妃!匈奴无文字,伊稚斜看的是什么书?
                              什么叫发髻,咱们来百度一下:发髻是将头发归拢在一起,于头顶、头侧或脑后盘绕成髻。盘髻成椎状者,又称“锥髻”、成螺丝形的称“螺髻”、盘髻较小的称“髻”。匈奴女子是梳辫子啊,哪来的发髻?


                              17楼2016-03-14 20: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