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明吧 关注:15,757贴子:439,840
  • 5回复贴,共1

【明史】替马士英平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只是个卖菜的


IP属地:福建1楼2012-12-20 08:31回复
      马士英推荐、重用阮大铖,有三个原因:一是报阮大铖向周延儒推荐自己之恩。二是受了阮大铖的蒙骗,既然阮大铖有本事使清流中的部分人同情自己,那么马士英也难免受蒙骗。《明史》说南京沦陷后,马、阮先后逃到严州总兵方国安军中,阮大铖依然大言不惭地谈兵,方国安也真以为遇到了张子房、诸葛亮一样的人,很高兴。而马士英“以南渡之坏半由大铖,而己居恶名,颇以为恨”,看来马士英后来对荐用阮大铖一事很后悔,同时也说明当初马士英在一定程度上受了阮的蒙骗。三是拉班子。明末党争非常激烈,不择手段。连东林党、复社这样的进步集团,为了实现政治理想和自己的利益,也不惜用不正当的手段,活动被《明史》列入“奸臣列传”的周延儒再当首相。马士英以一方镇帅入主中枢。地位、声望皆不够,人阁时就遭到东林党的激烈反对,即使不反对他的人,心里也未必服气。所以他不得不为自己拉一套人马,凑一套班子,多才多艺而又善于谈兵的朋友阮大铖就成了难得的人选。他可能没想到这个难得的人才,导致了他的身败名裂。
      其二,马士英并非汉奸。有的书上说马士英降清被杀,这也是不实之词。《明史》记载,南京城破后,弘光帝逃往太平,不久降清,被解往北京处死。马士英“奉王母妃,以黔兵四百人为卫,走浙江”。辗转数处,后为严州总兵、曾任贵州大定总兵的旧友方国安收留(后阮大铖亦至)。但方、马挡不住清兵的攻势,不久即败。二人率残兵欲投监国于福州的唐王朱聿键,唐王不纳,又奔入太湖义军吴易军中,吴军败后为清兵俘获,斩于军中。马士英在生死关头,没有像阮大铖那样摇尾乞怜、谄媚新主,而选择了死这条路,好歹为自己保留了一点名节。虽然不能以生死论英雄,但总比做汉奸强。有些史书上说马士英是降清后又与明军暗通关系,才被杀的。《明史·马士英传》结尾也附了这种说法,聊备一说而已。如果马士英真是投降的,清朝官修的《明史》大可不必为他掩丑。现代史家陈垣先生在《明季滇黔佛教考》中说:“惟士英实为弘光朝最后奋战之一人,与阮大铖之先附阉党,后复降清,究大有别。”此论应不失公允。
      总的看来,马士英是有一定才能的,但这点才能做地方大员尚可,主政中枢则不逮。更主要的是由于人品不佳,妄结匪类,误用奸人,以致酿成大祸,成为罪人。
      时间已过去了三百多年,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看当时那段历史,比当时的人看得更清楚些。黄裳先生在《榆下说书·马瑶草》中引述了夏完淳的一种观点。夏完淳认为“史道邻(可法)清操有余而才变不足,瑶草守已狼藉。不脱豪迈之气;用兵将略非道邻所长,瑶草亦非令仆之才”,主张从实际情势出发,调换一下两人的职位。黄先生批评说,夏完淳的观点不能说全无道理,但终是书生的迂阔之见,没有通盘考虑到南明弘光小朝廷的全局,这实在并非一两个人所能左右的。黄先生的看法很有见地。明朝自嘉靖以降,政治、经济、军事乃至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已腐败至极。忠直干臣、御敌能将,或杀或囚或逐,士气不振,人心涣散。清兵一入关,就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半壁江山。连席卷中原的李闯王都没挡住。危急关头,弘光朝廷本应革弊兴利,齐心协力。以期重振声威,恢复河山。然而却是沿袭弊政,把北京没扯完的皮搬到南京继续扯。朝臣与朝臣不和,内阁与镇将不谐,各打各的算盘,各顾各的利益。马、阮就不说了,东林、复社党人多是有名节、负人望之士,但又难免带着偏狭的党见。先是为反对马士英入阁,与军方将领纷争,后又因阮大铖再用先后挂冠而去,使得朝中无正人,邪恶势力恣纵肆虐。只有一个史可法,心怀大局,忍辱负重,督师扬州,而属下的江北“四镇”又不怎么听他指挥。军队多是散兵游勇,御敌无能,争夺地盘、掠夺百姓却很在行。手握重兵、镇守武汉的左良玉不顾大局、不思后果,率二十余万人东下“清君侧”。等等。如此一个局面,怎么会挡得住清兵南下?马士英本非相才,即使是诸葛亮、郭子仪在世,怕也回天无力,徒唤奈何。把弘光朝覆灭的责任全推在马士英头上,是欠公允的,不符合历史事实。
      马士英已矣,现在知道他的人不多了。而知道他的人,往往是凭一曲《桃花扇》。《桃花扇》是名剧,但毕竟不是历史,剧中的马士英亦与历史上的马士英有别。


    IP属地:福建3楼2012-12-20 08:32
    回复
      楼主的老乡朱大典好像无须平反.本来就是民族英雄


      4楼2012-12-20 14:13
      收起回复
        桃花扇对杨龙友什么时候黑化了?虽然没表现正面的功绩,但是在小处体现了许多善性,而且也没有怎么抹黑


        5楼2012-12-20 15:43
        回复
          又一个被小说 戏曲黑化的悲剧英雄!听隋唐系列评书,里面好多名将被黑化了!不过好在正史记载还客观些。马士英拥立福王与东林党人拥立其他王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为了权!最后抗清而死,可以说很有骨气!算得上一个英雄!


          6楼2022-06-25 21: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