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明吧 关注:15,757贴子:439,865
  • 10回复贴,共1

【清史】兰州回民新教老教互屠所导致的乾隆朝回民新教之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只是个卖菜的


1楼2012-10-22 09:36回复
    我终于纠结了。从八点多写到现在,写的我头晕眼花,一片混沌。需要查找资料,但是因为涉及很多宗教名词,宗教名词一般都比较怪异,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和音译的不同,同一个名称有好多叫法,用的字也不一样,要弄明白不同的词语其实形容的是同一个概念真是困难。

    宋朝时期,兰州成为穆斯林商人来往交易的重镇。但是这一时期,甘肃的穆斯林人数尚少,以行商为主。到了元代,中亚穆斯林大量东来,兰州的海家滩,南滩逐渐形成了比较大的回民聚居区。
    明末清初,虎夫耶、哲赫忍耶、嘎的林耶和库布林耶等四大苏非主义学派传人河湟地区后,在甘肃相继形成了格底目、伊赫瓦尼、西道堂和很多门宦。门宦之间因见解不同,经常发生矛盾,引起斗争。乾隆年间就发生了虎夫耶和哲赫忍耶教派的斗争,后来矛盾加剧,最终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苏四十三起义。

    这次起义原因非常复杂,简略交代一下。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以前,马来迟创立的“前开”教派在河西和循化地区占优势,信众甚多。乾隆初,阶州(今武都)人伊斯兰教徒马明心前往麦加朝觐。《甘宁青史略》正卷编18上说他归来时“慨然欲革除门宦制度,意谓道者公也,岂为一家私有?……”马明心所传教义为哲赫林耶,马来迟所传教义属于虎夫耶。乾隆二十六年,马明心开始传教,不断受到旧教排挤,后来到定西一带传教,所到之处,大批群众归信,教众日益增多。新旧教的争端也越来越激烈,甚至发展到了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地步。
    乾隆四十六年,马明心的学生,新教徒苏四十三率领教众,袭杀老教众数百人。陕甘总督勒尔谨委派兰州知府杨士玑和河州协副将新柱前往查办。苏四十三假扮为老教教徒,去看看清政府对新教和老教的态度是怎样的。结果这个新柱宣称:“新教若不遵法,我专为汝老教做主,尽洗之。”(这个“洗”字用的太有兰州方言的味道了)于是群情激愤,杀死了新柱和杨士玑,终于起义爆发。
    起义爆发的时候,苏四十三率领的2000多人在河州作战。而此时,总督勒尔谨逮捕了新教创始人马明心,关押在兰州,于是苏四十三决定攻打兰州,营救马明心。

    苏四十三的义军十分勇猛,他们打退了兰州的八百清军,烧断黄河上的浮桥以阻止清军的援兵。苏四十三攻下西关,马明心的义女赛利麦率兵攻陷南关,直逼内城,全城震动。清政府十分恐慌,陕西、四川、新疆、河南、山西的军队待命随时出发,同时乾隆皇帝派遣大学士阿桂,兵部尚书和珅统帅“京兵”4000前往兰州镇齤压,并拨库银一万两做军费。可见乾隆皇帝是真的要“洗”起义军。起义军包围兰州,兰州布政使王廷赞将马明心压在城墙垛口,使其与回民相见。“贼望见,攻稍缓,皆伏地跪拜诵新教经。明心俯向贼说番语,色甚厉。俄挽头巾掷城下,贼啸而起,攻转急。”王廷赞见状立即将马明心在城墙上杀死。起义军愤怒无比,猛攻兰州城,烧毁城门。后来清军援兵赶到,解了兰州之围。苏四十三攻打兰州不克,被迫退到华林山一带,与清军对垒。
    《清史稿》上这样记载华林山之战:“……四月,抵兰州,督兵攻龙尾山,贼伏穴中守。阿桂至,令海兰察尽护诸军。五月,偕明亮、额森特等分左右翼陟山杀贼。复逾水磨沟,猝上华林山,贼骇,倾穴出;师阳退,贼来逐,还兵击之,歼贼甚众。贼被创钜,望见海兰察乘马出阵,辄先惊窜。闰五月,将阿拉山马兵绕出华林山江南潜伏,候贼至,突出壕杀贼……贼据大卡负嵎,海兰察单骑至五泉山审度,还向华林山暂伏壕中,诇贼还,急起猛攻,遂克之。入贼营,焚所居板屋。贼退保华林寺,督兵逼寺立栅,歼贼众……”此时清军兵力已过两万,后来又“调金川屯练番兵千,阿拉善蒙古兵七百助剿”,再度向华林山进攻。六月中,清军从中路进攻,番兵攻东路,老教兵从西路上山。清军猛攻上华林山,起义军全部出动,清军佯退,义军追击时遭清军还击,被歼灭了多半,剩下的两百多人退守华林寺。阿桂的部将海兰察单骑上五泉山查探,后率领清军猛攻,攻克后放火焚山,最后在华林寺将起义军全歼。
    


    2楼2012-10-22 09:37
    回复
      有意思


      4楼2012-10-22 09:49
      回复
        这叫个狗屁的起义军,狗咬狗的教派争斗,再说是新教先把人家老教拿来杀的,呵呵,意见不同就拿来杀,呵呵。


        IP属地:浙江5楼2012-10-22 14:37
        收起回复
          宗教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必要信仰!我们要选择无神论!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05 14:34
          回复